学习语言就像把水倒入鸡尾酒杯里一样

有的人说“学习语言就像把水倒入鸡尾酒杯里一样”。

这句话是我在中国所遇到的。

鸡尾酒杯就是把三角锥上下颠倒的,你看的部分越往上越宽,越向下越窄。假如我们把水注入那个鸡尾酒杯里的话,就会知道“水面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”。虽然每秒注入的水量是同量的,不过我们会注意到在向上升的速度,并且很明显地知道,速度缓慢了。特别是,注入水总量越多速度越慢。

这个确实是在学习语言上的瓶颈,学过一段时间外语的人,大部分都一定会同意这种看法的吧。

看这个文章的朋友们都已经知道,高低是指语言的水平,水量是指学习的总时间。我们在初级水平时,为了提高水平花费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多的。前面的学习跟后面做比较的话,提高速度也比较快一些。

当我们刚开始学新的语言时,生词的难度比较低,语法的逻辑也不是那么复杂。我们当然感到有点困难,可是我们同时感到的进步会忽略这些困难。因为我们用这种语言不会做的事比会做的事多,所以基本上只会向前进步。通过这种过程,我们会享受学习这种语言的时间,会有“这个语言挺有意思的!”这样感觉。“下功夫”就成为“取得成果”。

但是,学过了一段时间后几乎全部的人都会碰壁。“记不住”“为什么是这样”“跟我脑子里的理解不同”“我又忘记了”,还有“我以为这个答案绝对是正确的”等等,让我自己很失望。为了学好一本书,我们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需要增加,为了理解句子的逻辑性需要更有深度的思考。

当我们的学习涉及到中级以上的水平时,我们会感到好像坡路变成陡坡了一样。每个人都没想到,向上爬这么辛苦。速度也越来越慢起来。我认为,很多人都会感到这种过程很难受。

但是,大部分的人虽然发生自己的进步速度慢了很多,也感到“这个是很大的困难”,可是没有考虑“为什么是这样的”。

于是今天我想给你们介绍“学习语言就像把水倒入鸡尾酒杯里一样”这个话。

我先写一下我的过去经历,就是我已经达到高级水平时的事情。那时我已经通过了HSK6级,用日文考试来说的话应该是N1吧。之所以通过最高水平的考试以后,我还继续学汉语,是因为我以为只要通过最难考试就成为像一个中国人似的,可是通过后才知道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

那时我汉语的水平也许还算可以,可是我想进一步提高水平,拼命地学习。半年后,我又考了HSK6级,结果是“通过了”。不过在分数这个方面来说,出乎我的意料,跟上次考的差不多。当然没有低了,但是也没有高了。

我受到很大的冲击,“我的这半年是什么呢”,正是鄂然失色。

正在这时候,大学的中文老师给了我一句话,“学习语言就像把水倒入鸡尾酒杯里一样”。

老师说:大家都关注到“高低”,但是为什么水面上升速度慢了很多呢?因为你会做得范围不断扩大,就可以说,用语言时会做的“宽度”宽阔了很多。很少人会意识到这种事,也不知道“会做的范围”比“考试的等级”重要很多。

为什么存在考试?考试是为了别人的事。

别人不能知道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所具有的水平,假如设定客观判断标准的话,比如录用活动这样的时候比较方便一些。所以考试其实是让别人知道你的能力的一种工具。

我说的不是考试不那么重要,请不要误会。可是一定要记住,评价你具有能力的尺度不是只有考试的“高低”。

你现在站在鸡尾酒杯的上面部分,水面的面积不断扩大。挺好的,在这个辽阔的水面上你向别的方向走一走,试试看一看跟以前不同的景色。

我觉得这个看法挺有道理,而且这个话让我非常感动。

我回想一下这半年的事,确实我用汉语会做的事情很多了,比如在众人面前演讲、用几千字写文章、开始看中文小说新闻等等。当然我也希望考到更高分,但是这个话让我才知道语言水平的评价方式并不只是“高低”。

这种发现在学习语言这个路上给了我极大的帮助。

今天我所写的是平时自己很难发现的事。今后我还会带着这句话努力下去,同时把能够理解的范围更扩大。这个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成长吧!